
患者姓名:戴阿姨
治疗疗程:4个疗程32次,目前在国葆堂坚持做巩固保健治疗。
舞蹈专业20多年(9—30岁)。腰痛50年,10年及7年前曾两次腰及右臀、右髋酸痛,均经中医治疗一个月后缓解。4年前,腰及臀、右髋酸痛再次发作,至今未缓解。1年前经小针刀治疗后,右坐骨神经至大腿后侧酸痛减轻,其余未见明显缓解。2018年8月起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,右侧侧卧加重,后因右腿疼痛无力,不能抬起,进行性行走困难而轮椅代步。
X线:颈椎顺列,生理曲度消失,C3-7椎体见骨质增生现象,其椎间隙及椎间孔变窄。腰椎生理曲度消失,各椎体见骨质增生现象,L3-5椎体间隙变窄。
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:C3—7椎体骨质增生,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。
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:L3—5腰椎间盘膨出症、椎管狭窄症。
2018年8月,来到国葆堂治疗,先在普通科室做治疗,做到26次后,专家根据治疗效果评估,转入椎管狭窄科,经过4次治疗后摆脱轮椅,依靠拐杖而行,行5—10米坐下休息,现可一次性步行50余米而不须休息,步行100余米后方觉腿痛但程度轻,可忍受,可继续行走而无需休息。

腿痛已不影响睡眠,晚间睡眠质量良好。现持续站立半小时以上而腰无不适。治疗中已无腰腿腿痛等不适。
炒菜由坐位改善至目前的站位(站立20分钟)消失,腰部不痛。
治疗过程中曾有2次感觉腰痛酸痛完全消失,行走轻松似无病状态,每次持续约10分钟。
第五次治疗的时候,腰、右臀、右髋酸痛显著减轻;行走20-25分钟后右坐骨神经至大腿后侧仍感酸痛。右侧侧卧时右坐骨神经至大腿后侧疼痛亦显著减轻,右腿疼痛与无力偶有发作,发作时坐位休息即可消失。平卧位时腰骶部疼痛已基本消失。现可行走20-25分钟。
第六次,腰、右臀、右髋酸痛基本消失但行走20分钟后仍感大腿后侧酸痛。右侧卧位时右坐骨神经至大腿后侧略感,平卧位时腰骶部疼痛已基本消失。
患者自2018年8月25日至2019年2月15日因上述症状于本部综合科行腰部治疗26次,2019年2月15日转入本部椎管狭窄科,共计治疗6次。
经32次(四个疗程)治疗后,患者自述:右臀、右腿、右髋之疼痛均已基本消失。腰痛已显著缓解;目前已无任何其他不适。
基于以上情况,考虑治疗效果显著。但鉴于上述症状仅为基本消失或缓解而并非归属于痊愈,故此建议:为巩固上述治疗效果,促使经络维持于高张力环境,进一步促进受损组织修复,予以每10天加强治疗一次,暂定强化治疗期为一个月,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。
(1)、治疗过程中,治疗效果一次比一次好:这种现象疾病痊愈较理想;
(2)、治疗过程中,疾病症状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:此为机体正邪相争的过程,多因体质差,病程长所致,一般坚持治疗两个疗程后情况即可稳定;
(3)、治疗过程中,疾病加重:部分患者因体质原因,痰、瘀、湿、邪排出后,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,导致疼痛感觉加重,此属中医冥眩反应,一般坚持治疗到二个疗程左右情况自然好转;
(4)、治疗过程中,效果延迟:部分患者本应两个疗程病情好转,但治疗到三个疗程才出现明显好转或者更长时间出现好转,这种现象多因病程时间长,人体对疾病已形成耐受,对疾病减轻现象反应迟钝所致。
目前,西医认为椎管狭窄是骨科疾病,因此患者也一致认为是椎管狭窄是骨科疾病。王氏脊椎疗法认为:椎管狭窄是集肌肉、韧带、骨骼、神经、筋膜的经络不通(毛细血管等不通,不能充分供养)所导致的综合性疾病。
王氏脊椎疗法,根据中医“经脉所通,主治所及”的治疗原理,选择阳经为主,阴经为辅,运用内病外治,祛邪扶正的方法,以气血经络为基础,以刺络为途径,以四十八味名贵中药为治疗核心,运用祛风散寒、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、营养脊椎四位一体的养治结合方略,通过中药煮罐儿,竹罐拔灸,在背部督脉周边采用拔罐放痰浊的疗法,使治疗核心的四十八味名贵中药直达病灶并将致病物质风、寒、湿、痰、浊直接清出(取出)以疏通经络,使失养的肌肉、韧带、筋膜、椎间盘得到修复,药和罐共同施力,使脊椎周围通道充分供养,使突出的椎间盘收回。

王氏脊椎疗法第十三代传人——王兴治先生
北京国葆堂朝阳北路总院
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52号院4号楼底商国葆堂